不要羨慕哥.很多人通過不了AMD OVERDRIER.通過不了這個東西的就不能算完美的開核.通過OR不算什么
下面給大家點開核的經驗.
1.很多人都怕開核后功耗大增.其實默電開核不超頻.功耗比不開核還低.為什么就得讓AMD來解釋了.
以msi 785gtm-e45主板為例.在電壓為AUTO的情況下.按9下-既是默電.
功耗高低得看CPU的電壓.也就是電壓越低功耗越低.
2.如果在用OR測試同時播放音樂的時候出現破音花屏等.請進入BIOS調高電壓.重復測試步驟直到找的最理想的電壓.
3.如果購買包開的CPU.請務必用AMD OVERDRIVER測試.通過才算是沒有太大瑕疵的U.對于系統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
4.關于超頻.很多人超不到3G.原因主要是沒有同時超內存.不超內存會引起爆音和花屏.還有超頻沒有加壓.部分U需要加1-3檔的電壓.
下面送大家幾張BIOS設置圖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U是在深圳雙子超頻店買的.圖片是老板給我的.這店真猛.開核U穩定銷量大.還有I平臺的超頻U.默電上4G``真是令我佩服得OSZ....
]]>
2.M2M技術帶來的好處是什么?
對集團客戶:
(1)得到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保證;
(2)大型企業,降低應用程序開發成本;
(3)中小企業,無需投入軟硬件系統,降低管理成本和投入風險。
對移動公司:
實現業務經營管理、業務質量控制、終端控制,便于規模化發展。
對合作SI:
(1)降低開發難度,減少開發工作量;
(2)通過M2M平臺可以掌握終端各種狀態,應用軟件功能更加強大;
(3)與移動公司共同發展業務,增強市場拓展能力。
對終端廠商:
(1)采用WMMP技術標準,與移動公司、SI形成技術聯盟,市場得到保證,可實現規模化生產,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售后服務壓力。
(2)終端更具通用性和兼容性,有利于行業主導廠商做大做強
在前些天發布的《5300元打造游戲狂 AMD Puma平臺本詳測》一文中,我們已經對這款本本的硬件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測試數據表明,Puma平臺的處理器性能雖然一般,但顯卡配置較高、游戲性能較好,而且價格相對比較實惠。在功能方面,它的雙顯卡即時切換技術也很實用。
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款筆記本的細節做工和散熱續航等方面進行更為詳細的評測,并對內存升級后效能、自制移動版顯卡驅動等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如果您正在關注這款產品,相信本文一定會對您有所幫助。
Acer TravelMate 5530G(701G12C)
嚴格地說,這款本本并不完全算是Puma平臺,因為它僅擁有Puma三大配件中的兩個:處理器和芯片組,還缺少無線模塊部分。不過眾所周知,無線模塊僅用于提供網絡接入功能,與筆記本性能完全沒有任何關系,因此我們可以將5530G稱為“準Puma”平臺。有需要的用戶可以通過本本內部預留的Mini PCI-E插槽,自行添加無線模塊。
下面,在對硬件性能進行詳細測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5530G在外觀設計方面都有哪些特點?
· 尺寸重量和顯示效果
宏碁5530G是一款15.4英寸筆記本
實測機身厚度:4.4厘米
整機重量:2.911千克 旅行重量:3.487千克
Acer TravelMate 5530G(701G12C)
屏幕顯示效果實拍(點擊放大)
這款本本的顯示效果較為良好,色彩還原準確、飽和度也基本令人滿意。在屏幕上方,內置有130萬像素攝像頭和雙孔陣列式麥克風,給用戶的視頻溝通和遠程會議提供了方便。
· 細節設計和操作感受
這對普通用戶的影響或許不太明顯,但對筆者這類每天都長時間打字的用戶來說,普通鍵盤經常令我的手腕感到酸痛。因此這種弧形鍵盤應該會受到許多商務人士的歡迎。
微弧形的鍵盤布局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
設計在鍵盤左側邊緣的七個快捷功能鍵
鍵盤上方的開機鍵和揚聲單元
右掌托的標簽介紹了5530G的硬件配置
在介紹配置的標簽上,我們注意到這款本本采用了品質不錯的液晶屏,還特別注明了它的響應時間僅為8毫秒,而且最大亮度達到了220尼特。
· 側面接口和內部結構
機身左側提供了HDMI和雙擴展卡插槽
機身右側光驅、后部接口及出風口
這款本本的散熱出風口位于機身后部靠左的位置,無論用戶哪只手使用外接鼠標,都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這種設計也是值得鼓勵的。
簡單拆解查看機身內部結構
各大核心硬件位置布局示意圖
在對5530G進行簡單拆解后,我們看到它的核心硬件都位于機身左后部,這對熱量被快速傳導至機身外很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左右掌托下方分別是主板和電池,都屬于發熱量很小的配件。我們在評測過程中,也感到這款本本的左右掌托溫度并不高。
· 硬件配置及Vista評分
在為這款本本安裝好系統和驅動后,我們首先從“歡迎中心”看到系統已經正確識別出Puma平臺的硬件配置,比如AMD Turion X2 Dual-Core RM-70處理器。
系統顯示的可用內存為768MB,這意味著有部分內存已經被顯卡共享。我們在進一步檢測后發現,兩個圖形核心各自占用了128MB物理內存作為顯存。
]]>304.3s,這個沒什么dot,就是實際時間,算是比較接近理論數字。
4,無腦灼燒
323s,可以肯定的是,最后2個灼燒都是沒爆的,也就是沒有點燃延長時間情況,是4個測試法術中,受延遲影響最大的。
結論:木樁方面,受到延遲影響,各輸出方式的排名是:無腦火球<無腦冰箭<2火球1火沖<灼燒。
推論: 1,根據3個無腦輸出的結果,可以看出,施法時間長的法術受網絡延遲影響是逐漸減小的。 2,從火球和冰箭的微小差距中可以看出,只要是長施法技能,即使縮短了一定的施法時間,也不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3,在輸出中加入其他技能進行循環,會導致輸出受網絡延遲影響增大。 4,如果法術達到了非常快,乃至接近了公共cd,就會使延遲對法術影響變的非常大。
恩,完畢了,上面就是第一個測試,很簡單,意義也不算大,不過說實話,真正做到好效果,關鍵還是網絡的問題,中國的游戲人多,服務器和網絡這種硬件資源分配的極為不合理,相信每一位深受延遲困擾的玩家都已經深深體會到了。。。
]]>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剛發布沒幾個月,已經有不少筆記本電腦用戶迫不及待的將原有機型更新換代。配備酷睿i系列處理器的筆記本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它內部集成了能耗更低的集成顯卡,而且酷睿i5、酷睿i7處理器還獨具睿頻技術,可以實現處理器速度瞬間持續地提高,被很多消費者認為是一種自動超頻技術。
睿頻技術拋棄了入門級用戶,配備酷睿i3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不具備睿頻技術,在遺憾的同時,體現出睿頻自動超頻技術強大魅力。
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本文將提及的nVIDIA(英偉達)Optimus技術,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集成顯卡自動超頻技術,通過我們實際測試,圖形處理性能可以持續提高5倍以上,令人驚嘆。
具備nVIDIA Optimus技術的筆記本很少見,我們拿到了一款具備Optimus技術的華碩K42J筆記本電腦,這款機型即將上市,令人興奮。
英特爾酷睿i系列處理器的睿頻技術,最大的益處不是其性能提高,而是可以大幅度降低電腦運行所需電力并且降低CPU溫度。nVIDIA Optimus技術也是如此,不僅可以大幅度提高圖形處理性能,而且更省電并且可以大幅降低GPU溫度。
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nVIDIA Optimus技術是如何實現的,再看看它的優勢。
nVIDIA Optimus技術深深地吸引電腦用戶
幾年前,同時內置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的商務筆記本電腦早已問世,市場反應并不是很好,是因為當時的顯卡切換功能不完善,需要重新啟動電腦才行。從這之后,廠家在技術層面研究顯卡切換的研究并沒有被停止,現在市場上商務筆記本普遍使用的技術是不必重新啟動電腦就可以手動切換。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Optimus技術是全自動的切換技術,用戶不必費心切換顯卡,在需要對GPU依賴較高的操作時,系統會自動換到獨立顯卡,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從制造層面來說,Optimus也不會增加很多硬件成本。
令人欣喜的是,基于Optimus技術的筆記本電腦自動切換顯卡工作模式時,并不會出現令人厭煩的黑屏狀態。這得益于系統自動切換到獨立顯卡之后,集成顯卡并不停止工作,而是負擔起圖像輸出的工作,所以不會出現黑屏的情況。
通過實際測試,我們了解到,Optimus技術需要依靠nVIDIA驅動程序的認證軟件庫實現顯卡切換功能,驅動程序可以從認證軟件庫中挑選出常用的是否需要切換顯卡的應用程序,如果您安裝了非主流應用軟件或者綠色運行版(無需注冊表注冊),需要手動將軟件添加到認證軟件庫中。
最讓人興奮的是,Optimus與ATi顯卡切換原理不同。ATi切換顯卡是關閉集成顯卡,切換到獨立顯卡。而Optimus技術無需關閉集成顯卡,切換獨顯后,集成顯卡負責圖像輸出,獨立顯卡負責數據處理,兩不耽誤。
深層次的技術討論,就先說到這里。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采用Optimus技術的華碩K42J,然后我們看看具有這種技術的軟件,在顯示性能上有多少提升。
外觀介紹:造型內斂,做工精湛
華碩K42J外形設計風格與其它華碩機型基本一致,屏幕上蓋采用類似鋼琴漆效果的涂料,看起來非常高檔,整機顏色為咖啡色,使屏幕上蓋與鍵盤、腕托很好的融為一體。
K42J整體顏色偏暗,這種設計方法很好的引導用戶在操作電腦時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屏幕的內容上。打開上蓋后,鍵盤上方的電源按鍵周圍會發出幽幽的白光,快捷鍵面板兩端也會發出幽幽的白光,晚上用起來時尚高雅,白天用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華碩K42J采用了非常流行的懸浮式巧克力鍵盤,輸入準確舒適。觸摸板在鍵盤的正下方,觸摸板下方為機器狀態指示燈。
因為是一款娛樂筆記本,華碩K42J采用了主流的下沉式鉸鏈,鉸鏈被黑色工程塑料包裹,與屏幕融為一體。由于是下沉式鉸鏈,所以機身后側沒有任何擴展接口。
接口設計:左右均衡
SD卡物件不大,數碼生活中卻樣樣需要,小到手機,大到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SD讀卡器被安置在K42J的前側,這樣用戶可以很方便地插拔SD卡,實際應用來看其設計比較合理,插拔輕松自如。
機身左側從左到右依次為VGA接口、HDMI接口、兩個USB接口和耳機\麥克風接口。其采用耳機麥克風一體式接口,這是因為獨立的麥克風很少使用,而且電腦上已經集成了麥克風。一般來說,用戶僅僅需要耳機接口。
機身右側為常用接口,從左到右依次為USB接口、網卡接口和電源接口。
很明顯,華碩K42J的主要接口被設計在電腦左側,在用戶使用HDMI接口連接大屏幕顯示設備時,機身右側可以空出來。這樣的設計可以優化使用HDMI輸出后筆記本的擺放位置,更節省空間,更靈活。由于華碩K42J定位于中低端市場,所以沒有集成E-SATA和無線網卡開關。
操作感受:鍵盤手感一般
不論是影音愛好者還是游戲玩家,畢竟筆記本的鍵盤將在每次您使用電腦時為您全程服務。華碩K42J采用了全尺寸鍵盤,不過其簡稱比較短,輸入時手感一般。
經典的懸浮式巧克力鍵盤具有出色的防塵、抗污作用非常優秀。鍵盤上的多功能鍵比較少,屬于常規型快捷鍵,鍵冒設計得比較緊湊,多功能鍵鍵冒比較小,可能是為了節省空間。
]]>
第一步:系統前期準備工作
服務器硬件:雙網卡,一塊接外網,一塊接局域網。在windows2003中VPN服務稱之為“路由和遠程訪問”,默認狀態已經安裝。只需對此服務進行必要的配置使其生效即可。
首先確定是否開啟了Windows Firewall/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ICS)服務,如果開啟了Windows Firewall/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ICS)服務的話,在配置“路由和遠程訪問”時系統會彈出如下對話框。
我們只要去“開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務”里面把Windows Firewall/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 (ICS)停止,并設置啟動類型為禁用,如下圖所示:
第二步:開啟VPN和NAT服務
然后再依次選擇“開始”-“程序”-“管理工具”-“路由和遠程訪問”,打開“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窗口;再在窗口左邊右擊本地計算機名,選擇“配置并啟用路由和遠程訪問”,如下圖所示:
在彈出的“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器安裝向導”中點下一步,出現如下對話框。
由于我們要實現NAT共享上網和VPN撥入服務器的功能,所以我們選擇“自定義配置”選項,點下一步;
在這里我們選擇“VPN訪問”和“NAT和基本防火墻”選項,點下一步,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完成”,系統會提示是否啟動服務,點“是”,系統會按剛才的配置啟動路由和遠程訪問服務,最后如下圖所示;
第三步:配置NAT服務
右擊“NAT/基本防火墻”選項,選擇“新增接口”,彈出如下對話框;
在這里我們根據自己的網絡環境選擇連接Internet的接口,選擇“wan”接口,點“確定”,彈出“網絡地址轉換-wan屬性”對話框,進行如下圖所示配置;
由于我們這個網卡是連接外網的所以選擇“公用接口連接到Internet”和“在此接口上啟用NAT”選項并選擇“在此接口上啟用基本防火墻”選項,這對服務器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們點“服務和端口”設置服務器允許對外提供PPTP VPN服務,在“服務和端口”界面里點“VPN網關(PPTP)”,在彈出的“編輯服務”對話框中進行如下圖設置;
點“確定”,回到“服務和端口”選項卡,確保選中“VPN網關(PPTP)”,如下圖;
第四步:根據需要設置VPN服務
設置連接數:右擊右邊樹形目錄里的端口選項,選擇屬性,彈出如下對話框;
Windows Server 2003 企業版VPN服務默認支持128個PPTP連接和128個L2TP連接,因為我們這里使用PPTP協議,所以我們雙擊“WAN微型端口(PPTP)選項,在彈出的對話框里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所需的連接數;Windows Server 2003企業版最多支持30000個L2TP端口,16384個PPTP端口。
設置IP地址:右擊右邊樹形目錄里的本地服務器名,選擇“屬性”并切換到IP選項卡(如下圖所示)。
這里我們選擇“靜態地址池”點“添加”,根據需要接入數量任意添加一個地址范圍,但是不要和本地IP地址沖突,如下圖所示;
點“確定”回到“IP”選項卡,點“確定”應用設置;
第五步:設置遠程訪問策略,允許指定用戶撥入
新建用戶和組:點“開始”-“程序”-“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彈出“計算機管理”對話框,如下圖;
選擇“本地用戶和組”,右擊“用戶”-“新用戶”進行如下圖所示設置;
點擊“創建”新增一個用戶;
在右邊的樹形目錄中右擊“組”-“新建組”,添入“組名”,點“添加”在彈出的“選擇用戶”對話框中,點“高級”-“立即查找”,選擇剛才建立的“TEST”用戶,把用戶加入剛才建立的組,如下圖;
設置遠程訪問策略:在“路由和遠程訪問”窗口,右擊右面樹形目錄中的“遠程訪問策略”,選擇“新建遠程訪問策略”,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下一步”,填入方便記憶的“策略名”,點“下一步”,選擇“VPN”選項,點“下一步”,點“添加”把剛才新建的組加入到這里,點“下一步”, “下一步”, “下一步”,“完成”,就完成了遠程策略的設置,后面如果需要新的用戶需要VPN服務,只要為該用戶新建一個帳號,并加入剛才新建的“TEST”組就可以了。
第六步:設置動態域名
我們把動態域名放在這里來說。因為一般企業接入互聯網應該有固定IP,這樣客戶機便可隨時隨地對服務端進行訪問;而如果你是家庭用戶采用的 ADSL寬帶接入的話,那一般都是每次上網地址都不一樣的動態IP,所以需在VPN服務器上安裝動態域名解析軟件,才能讓客戶端在網絡中找到服務端并隨時可以撥入。筆者常用的動態域名解析軟件為:花生殼,可以在www.oray.net下載,其安裝及注意事項請參閱相關資料,這里不再詳述
六、VPN客戶端配置
這一端配置相對簡單得多,只需建立一個到VPN服務端的專用連接即可。首先肯定客戶端也要接入internet網絡,接著筆者同樣以windows 2003客戶端為例說明,其它的win2K操作系統設置都大同小異:
第一步:在桌面“網上鄰居”圖標點右鍵選屬性,之后雙擊“新建連接向導”打開向導窗口后點下一步;接著在“網絡連接類型”窗口里點選第二項“連接到我的工作場所的網絡”,繼續下一步,在如下圖所示網絡連接方式窗口里選擇第二項“虛擬專用網絡連接”;接著為此連接命名后點下一步。
第二步:在“VPN服務器選擇”窗口里,等待我們輸入的是VPN服務端的固定內容,可以是固定IP,也可以是由花生殼軟件解析出來的動態域名(此域名需要在提供花生殼軟件的www.oray.net網站下載);接著出現的“可用連接”窗口保持“只是我使用”的默認選項;最后,為方便操作,可以勾選“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選項,單擊完成即會先出現如下圖所示的VPN連接窗口。輸入訪問VPN服務端合法帳戶后的操作就跟XP下“遠程桌面”功能一樣了。連接成功后在右下角狀態欄會有圖標顯示。
]]>
2. 由于目前主機硬件的品牌,型號繁多,只要在能承受的價格范圍內,盡量保證硬件的性能和質量就好。而且最好是隨著市場主流產品價格的調整來計劃購進相應的硬件產品,在保障并提升整機性能的前提下減少資金的投入。
下面介紹一下主要硬件在購置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顯示器: 現今的網吧大多是以19”CRT和19”LCD來作為首選配置。無論是哪類顯示器,最好還是購買正規大廠的產品,這樣在性能和質量以及今后的售后服務方面都會有所保障。筆者比較推薦“優派”的產品,性能和質量方面沒的挑,尤其是他們的售后服務做的很親情化。
CPU: 在這方面沒多少品牌可選,主要就INTEL和AMD兩家爭艷。不過目前看來很多網吧都傾向于購買AMD系列產品,畢竟性價比高于INTEL很多。尤其在前段時間,AMD推出了60nm制成的Athlon 3600+雙核CPU,其優異的性能核僅600元左右的價位足足讓INTEL大為失色。
主板: 主板的選擇主要依據CPU的型號核接口不同來選擇相應的品牌核芯片組。購買一線、二線正規廠商的產品會得到性能和質量的保障,不過這也見仁見智,具體的選擇還是網吧投資者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形式來決定的。
顯卡: 顯卡方面現在的主流是PCI-E接口的產品。顯卡芯片組方面主要以NVIDIA和ATI兩家為主,這兩種芯片組的性能相差無幾,網吧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芯片組和品牌。只要在購買時注意其和主板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就可以了。
內存: 先進網吧在內存的配置方面毫不吝嗇,大多都跨入了G時代。內存的選擇還是要依據主板接口的支持來確定。具體的品牌也沒什么過多要求,只要能和主板以及其他硬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就可以了。另外筆者認為,最好不要選擇兩天內存來組建雙通道。雖然雙通道會對整機的性能有所提升,但也會對穩定性和兼容性造成影響,如果出現問題會很難排查,到時一定會讓網吧經營者措手不及。況且單條1G內存和兩條512M內存相比,在價格方面也會略低一些。所以網吧還是注重一下整機的穩定性好些。
硬盤: 硬盤的選擇注意側重在接口、容量和品牌等方面。現今網吧已經逐漸親來SATA接口的硬盤,并且這種接口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品牌方面,希捷的產品在性能,質量,價位和售后服務方面都是很適合網吧使用。具體的容量選擇就要根據網吧自身的情況來決定了。
電源: 電源的選擇主要是接口合適,輸出功率足夠給所有設備提供持續穩定的供電就好了。品牌上沒有太多差異,只是一些主流品牌都為網吧行業生產了專用型電源,性能不錯還能節省不少用電。
機箱: 現在很多廠商越來越迎合網吧的需求,著名的機箱生產廠商都為網吧行業量身定做了專用的機箱,由此可以保障內部設備的安全,減少被偷盜和破壞的幾率。其次在選擇機箱時也要注意于網吧購置的主板在架構上是否吻合,千萬別買了機箱裝不上主板,那肯定讓各位火冒三丈。
鍵鼠,視頻頭,耳機等相關產品的選擇,每個網吧都各有特殊不盡相同,只要適合自身的需求,顧客用著舒服就是選擇的標準。
3 . 全面測試硬件的兼容和穩定性。在選擇好所有硬件產品后一點要裝配幾臺樣機以供測試。測試時主要運行一些大型的游戲和程序,并且連續幾十小時讓主機超負荷工作,這樣方法可以很直接檢測一臺主機的各方面性能。如果測試通過,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接下來就可以下單批量定購了。
最后要提示一點,硬件在選夠時一定要詢問清楚相關的質保方式和質保期限,當然質保時間越長的產品要著重選擇,畢竟這些對于網吧的利益來書是息息相關的不容小視
]]>筆記本電腦有很多種。要是從尺寸、功能、定位來區分的話,你可以找出不下10種類型的筆記本電腦。事實上,用戶對筆記本電腦的需求也多種多樣。有喜歡絢酷外觀的,有在意辦公效率的,有看重家用娛樂的,還有追求頂級性能的……不過有一樣,是絕大多數用戶都有要求的,那就是“輕薄”。 正因為筆記本電腦相對于臺式電腦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靈活的移動使用方式。消費者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往往都會或多或少地關注一下便攜性。廠商也在推廣輕薄機型方面不遺余力,各種尺寸機型的輕薄記錄不斷被刷新。而近兩年風靡一時的以上網本為代表的超便攜電腦,更充分說明了大家對輕薄便攜的追捧。 只是受限于性能,上網本輕則輕矣,實用性卻有所欠缺。其實對大多數有外出使用需要,但又不需要極致便攜的消費者來說,有一種比上網本更好更實用的選擇。那就是采用11.6英寸顯示屏的超輕薄筆記本電腦。 |
焊接熱循環曲線包含了焊接接頭溫度變化和冷卻相變等重要的焊接冷卻過程信息,這些信息對于了解焊接冷卻相變過程、接頭組織、應力變形、提高焊接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1]。同時,焊接熱循環參數是分析焊接熱影響區(HAZ)組織與性能的重要數據,也是制定、評定和優化焊接工藝的重要依據。因此,焊接熱循環的測試、計算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的使用價值。
測試焊接熱循環的傳統方法是使用熱電偶和X-Y函數記錄儀。該方法實時性差、精度低,同時由于機械慣性的影響,難以獲得具有明顯冷卻相變過程特征的熱循環曲線。另外,使用根據焊接傳熱學推導出來的數學模型也可以計算焊接熱循環的主要參數,但這種計算過程繁瑣,并且誤差大,很難獲得準確數據。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焊接熱循環測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徑。本研究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和數據處理方法應用于焊接熱循環測試與分析系統的開發,并對熱循環參數的分析計算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種變長滑動窗口算法,用以找出焊接冷卻過程中的相變發生點。本系統采用Borland C Builder和MS Access作為開發工具,該工具提供了友好的人機界面,具有完備的焊接熱循環參數的采集、處理、計算和分析功能,可以進行熱電勢數據轉換、熱循環曲線繪制、局部曲線放大、一次和二次差分分析、熱循環參數數值計算等操作,還建立了焊接基礎數據庫,滿足對相關資料的檢索。
1 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本系統分為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2大部分,系統總體模型如圖1所示。該系統有如下特點:
a. 面向應用為主。
本系統從焊接現場采集熱循環數據,經過理論分析可以判斷接頭的組織與性能,同時通過計算熱循環參數,可以制定、優化焊接工藝,從而指導焊接生產。整個過程面向應用,形成試驗→理論研究→生產應用→試驗的閉合回路。
b.具有開放性和可擴充性。
系統的數據采集部分具有通用性。只需針對不同領域設計不同的數據分析程序接口,則可直接應用本系統采集數字信號并進行相關分析處理。
1.1 系統硬件設計
系統硬件部分由焊接設備、熱電偶、集成放大電路和濾波器件的A/D 接口板、微機等組成。焊接設備是焊接熱源的提供者;熱電偶根據試驗精度和溫度范圍進行選擇,本系統選擇鎳鉻—鎳硅(K型)熱電偶;放大電路已經集成在A/D板上;A/D板選擇12位的A/D ISA插件接口板;微機采用普通的兼容PC機,其CPU主頻為433MHz,內存大小為64M。
1.2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部分包括4大模塊:焊接基礎數據庫模塊、焊接熱循環數據采集模塊、焊接熱循環數據處理模塊、焊接熱循環參數仿真計算模塊。系統主界
面及菜單如圖2所示。
焊接基礎數據庫模塊由熱電偶、母材類型、母材成分、焊接材料、焊接方法、試驗參數、熱電偶溫度分度等7個數據表組成。系統通過ODBC接口與數據庫進行連接。該模塊主要功能是對各個數據表進行數據錄入、修改、刪除、檢索等操作,獲取相關焊接信息。
焊接熱循環數據采集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將熱電偶的熱電勢差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并存儲到微機硬盤中。該模塊在運行后處于掛起等待服務狀態,一旦溫度達到設定的自起動值,立即發送控制字起動A/D轉換,獲得的熱電勢數據經過濾波、溫度補償后存入數據文件,當溫度冷卻到自終止值后,數據采集程序又處于掛起狀態,最后在用戶的指令下退出程序。
焊接熱循環數據處理模塊主要完成焊接熱循環曲線的顯示、熱循環參數計算以及冷卻相變過程的參數計算。它先從數據庫中獲取待分析數據的試驗參數和熱電偶的分度表,然后將熱電勢差通過查表轉換為溫度,根據需要計算曲線的一次差分和二次差分,連同熱循環溫度曲線、差分曲線、數據網格坐標軸一并繪制,最后計算t85、相變溫度點、相變溫度時間等熱循環參數,以試驗分析報告的形式給出。
焊接熱循環參數仿真計算模塊主要是根據用戶輸入的焊接試驗參數,用公式法、線算圖法或人工神經網絡法計算焊接熱循環參數。在此著重介紹數據處理模塊的原理及其在研究焊接冷卻相變過程中的應用實例。
2 數據處理模塊設計
2.1 熱循環曲線差分分析
從理論上說,在焊接熱循環曲線上應當可以看到焊接冷卻相變發生點,亦即相變發生溫度平臺。因為在連續冷卻過程中,相變導致熱量的變化而在熱循環曲線上表現為溫度平臺或曲線斜率變化。但對于短暫的相變,因為熱量的變化量較小和傳統試驗儀器的精度限制而使得相變溫度平臺不明顯。如果對溫度—時間曲線T=f(t)進行微分運算,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對于連續時間信號ya(t)差分形式如下:
而對于離散時間序列y(n),n,n取值間隔為1,其一階后向差分形式為:
y(n)的二階后向差分形式為:
根據式(2)和式(3)對采集的離散的焊接熱循環溫度數據序列進行一階和二階差分計算便可得到dT/dt=f'(t)和d2T/dt2=fn(t)曲線。
2.2 變長滑動窗口算法計算相變溫度平臺
目前關于焊接熱循環對焊縫組織的影響的研究大多是在熱模擬機上進行[3]。在熱模擬機上,通過X-Y記錄儀描繪的熱循環曲線因為精度、噪聲、機械慣性滯后等原因而使溫度平臺不明顯,有時甚至根本表現不出來。采用當今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不但可以采集到具有足夠精度的焊接冷卻過程的溫度數據,而且通過分析溫度曲線可以發現其中隱含的相變信息。
在本系統中,對由硬件系統測得的#!%"$$曲線和通過軟件系統計算所得的dT/dt=f'(t)與d2T/dt2=fn(t)曲線,根據其上的拐點和曲線斜率的變化可以確定焊接冷卻相變過程。為了深入細致分析焊接冷卻固態相變過程,本系統設計了一種變長滑動窗口算法來計算相變溫度平臺參數,其原理如圖3所示。
從焊接熱循環的峰值溫度Tm開始向后逐點比較溫度值,如果有連續的K(K稱為滑動窗口長度,對應圖中滑動窗口的寬度)個溫度數據保持相同或在某一允許范圍內(設這一溫度范圍的閾值為R,對應圖中滑動窗口的高度),則可以初步判斷這K個數據是一個溫度平臺。然后繼續增大K值,直到這K個數據的溫度差超過閾值R為止,從而確定這個溫度便是相變溫度Tx,這K個數據所占的時間長度便是相變時間Tx。據此,在圖3中的TB即為相變溫度,(TE-TS)即為相變時間(TS為相變開始時間,TE為相變結束時間)。
3 系統測試試驗
為了驗證本系統硬件和軟件部分的功能,進行了焊接HAZ熱循環測試試驗。試驗選擇250mmX150mmX30mm的15MnMoVN低合金鋼板進行平板堆焊,主要試驗參數設置為:焊接電流170A;焊接電壓27V;焊接速度2.5m/min;采樣頻率10Hz。采用本系統對試驗數據進行處理,結果如表1所示,所得熱循環曲線如圖4、圖5所示
從表1中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本系統不但可以準確計算出焊接熱循環的主要參數,而且可以計算出相變溫度平臺的溫度和相變時間,這對于研究焊接冷卻相變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圖4中,該系統測得的熱循環曲線與傳統的X-Y記錄儀測得的曲線并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在圖5中,對所得曲線用變長滑動窗口算法分析并經局部放大后,可以觀察到在焊接冷卻過程中的中溫階段(即在400℃和340℃時)出現了2個
[color=re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