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式(1-WIRE)串行總線是利用1條信號線就可以與總線上若干器件進行通信。具體應用中可以利用微處理器的I/O端口對DS18B20直接進行通信,也可以通過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等可編程邏輯器件(PLD)實現對1-WIRE器件的通信。
本文介紹利用ACTEL公司的ProASICplus系列FPGA實現與DS18B20的48位ID號和12位溫度測量結果保存在內部寄存器中,微處理器可以隨時快速地從FPGA寄存器中讀取這些信息。
一般在使用DS18B20通信時需
要采用關閉中斷的辦法,以防止操作時序被中斷服務破壞。
利用FPGA實現與DS18B20通信不存在被迫關閉中斷的情況,可以滿足對實時性要求嚴格的應用要求。
2 ProASICplus系列FPGA簡介
ProASICplus系列FPGA是ACTEL公司推出的基于Flash開關編程技術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包括從7.5萬門的APA075型到100萬門的APAl000型,具有高密度、低功耗、非易失、含有嵌入式RAM及可重復編程等特點。
因為ProASICplus系列FPGA基于Flash技術,利用Flash開關保存內部邏輯,因此不需要另外的器件。由于不需要上電配置過程,因此具備上電就立即工作的特點。不用配置器件,系統的保密性提高。
筆者在電力監控的產品中利用APA150在整個系統中充當協處理器,使主CPU從繁重的實時處理中解脫出來。
3 DS18B20簡介
3.1內部結構
DS18B20的64位序列號均不相同。
8位CRC生成器可以完成通信時的校驗。
暫存寄存器有9個字節,包含溫度測量結果、溫度報警寄存器、CRC校驗碼等內容。
3.2操作步驟
對DS18B20功能命令。
3.2.1初始化
FPGA要與DS18B20返回響應脈沖。
3.2.2ROM命令
該步驟完成FPGA與總線上的某一具體DS18B20建立聯系。ROM命令有搜尋ROM(SEARCH ROM)、讀ROM(READ ROM)、匹配ROM(MATCH ROM)、忽略ROM(SKIP ROM)、報警查找等命令(ALARM SEARCH)。
這里,FPGA只連接1個DS18B20的48位ID號。
3.2.3 DS18B20功能命令
FPGA在該步驟中完成溫度轉換(CONVERTT)、寫暫存寄存器(WRITE SCRATCHPAD)、讀暫存寄存器(READ SCRATCHPAD)、拷貝暫存寄存器(COPYSCRATCHPAD)、裝載暫存器寄存器(RECALL E2)、讀供電模式命令(READ POWER SUPPLY)。
文中不用溫度報警功能,因此在本步驟中只需完成溫度轉換,然后通過讀暫存寄存器命令完成溫度轉化的結果。
3.3操作時序
2所示。從時序圖中可以看出,對DS18B20的操作時序要求比較嚴格。利用FPGA可以實現這些操作時序。
4 FPGA與DS18B20的通信
4.1 DS18B20的操作模塊
FPGA需要完成DS18B20溫度轉換、讀取溫度轉化結果。讀
取48位ID號和讀取溫度轉換結果過程中,FPGA還要實現CRC校驗碼的計算,保證通信數據的可靠性。
以上操作反復進行,可以用狀態機來實現。狀態機的各種狀態如下:
RESET1:對DS18B20進行第三次復位。
CMDCC2:
向DS18B20中讀取數據位狀態。在該狀態中每讀取1位數據,同時完成該數據位的CRC校驗計算。所有數據都讀取后,還要讀取8位CRC校驗位。這8位校驗位也經過CRC校驗計算,如果通信沒有錯誤,總的CRC校驗結果應該是0。這時可將通信正確的數據保存到id和temp_data寄存器中。
設計中采用Verilog語言建立DS18B20 PROC(sysclk,reset,dq_pim,id,temp_data,dq_ctl)。
從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系統上電后的10ms左右,FPGA可以讀出DS18B20的48位ID值,這樣,主CPU在系統復位后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讀取ID值,進行相應的處理。
4.2 FPGA與CPU的接口
在FPGA中,要實現對DS18B20_PROC模塊的調用及建立與CPU之間的接口。
與CPU之間的接口通過建立若干寄存器實現。溫度測量值和48位ID可以用4個16位寄存器保存。CPU通過讀取這些寄存器可以獲得溫度測量數值和48位ID值。
CPU、FPGA及DS18B20的連接原理如圖4所示。
5 結束語
在系統中,FPGA可以分擔許多主處理器的工作,提高整體實時性,降低CPU處理的嚴格實時約束,從而降低CPU軟件處理的難度。同時,由于ACTEL公司的ProASICplus系列FPGA的保密特性,可以增強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
本設計應用在電力監控產品中。測量出的裝置內部溫度用于電量測量精度補償和報警,對保證產品測量精度和可靠運行具有重要意義。48位ID值用于產品的惟一編碼標識和以太網MAC地址,便于產品生產、維護和管理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2010-11-17 11:58:11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