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usr/local/arm/2.95.3/bin:$PATH
Qt/E的編譯
Qt 是一個跨平臺的 C++ 圖形用戶界面庫,目前包括Qt/X11(基于 Framebuffer)和Qt/E(Qt Embedded)。Konqueror/embedded就是基于Qt/E圖形用戶界面庫的,因此在編譯Konqueror/embedded之前必須先編譯Qt/E。
編譯Qt/X11就是為編譯Qt/E提供uic(用戶接口編譯器),uic用來把.ui文件轉成.h和.cpp文件。
將Qt/X11 編譯完畢而生成的uic拷貝到Qt/E的bin目錄下面。在編譯Qt/E之前,先要將Qtopia的一個配置文件拷貝到Qt/E中,表示Qt/E的配置是按照Qtopia要求的,即:cp Qtopia-free-1.7.0/src/Qt/qconfig-qpe.h Qt-embedded-2.3.7/src/tools/
之后就可以設置環境變量,編譯Qt/E了。編譯Qt/E完成后,在Qt/E的lib目錄下會自動生成libQte.so.2.3.7庫文件。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http://img.ddvip.com/2008_07/1215785030_ddvip_1996.jpg)
圖3 文件的原路徑和目標板路徑
圖形界面Qtopia的編譯
Qtopia 是基于Qt/E的圖形界面應用程序集,通過Qtopia真正地將圖形界面展現在用戶的眼前。而Konqueror/embedded在一般情況下是在 Qtopia環境下運行的,所以要用到Qtopia庫。也有少數情況不會用到,即系統啟動的時候只運行Konqueror/embedded。那么只要在編譯Konqueror/embedded的時候配置稍作修改即可,本文只介紹前者。
在編譯Qt/E的時候已經將Qtopia的配置傳遞給了Qt/E,因此編譯Qtopia時就非常容易了,如下所示:
cd Qtopia-free-1.7.0/src
./configure -xplatform linux-arm-g++
make
這樣,在bin目錄下會生成一組應用程序集,在lib目錄下產生了一系列的Qtopia庫,給Konqueror/embedded的編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