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時間完全泡在CE的驅動開發中,學習學習,感覺就是資料不好找,難入門難上手,象我這樣僅僅只有eVc4的更是沒法調試沒法跟蹤,困難還是挺多的。學習了兩天,現在感覺有那么點意思了,記錄一下與大家分享。 首先說明一下,我可能仍然是個門外漢,因為以前基本沒做過和硬件相關的東西,這方面知識缺乏的要命,現在公司要求做個驅動出來,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學習研究了兩天,基本掌握了一些有用的信息,所以認為自己入門了,但僅從自己的感覺出發都可以說我只是窺見了冰山之一角,還有很多很多都不懂。上次的帖子里面介紹了一些當時收集到的比較有用的資料,那個PB我也試著下了,下了一兩天沒多少,公司網太破,那個ftp又不支持斷點續傳,可害苦了我了,一個個的文件包100多M,一掉線就得重來,最后我干脆放棄了。那個弟兄有的,干脆打個包把代碼發給我好了,謝謝了先。 好,怎們切入正題。首先介紹一下我的驅動目標,目的是為了使在pda上運行的應用程序能夠通過USB口和我們這個外設通訊,可以發送指令給外設,也要求從外設獲取數據,因此我把它定位在流接口上,這就引出第一個概念,流接口,應該說這里所說的流接口是Wince上驅動的一種,象串口啊這樣的可以用CreateFile打開的都屬于這個范疇。其關鍵在于1)實現xxx_系列的函數2)注冊表中定義Prefix和Dll。其中xxx就是注冊表中Prefix的值,比如串口就是“COM”。而注冊表中的DLL就是你的驅動程序dll(wince下的驅動就是一個dll),加載驅動的時候,會到你的dll中去找xxx_系列的函數,所以你的dll一定要導出這些函數符號。 XXX_Init XXX_Deinit XXX_Open XXX_Close XXX_Read XXX_Write XXX_Seek XXX_IOControl XXX_PowerDown XXX_PowerUp 經過測試,其中前六個是必須實現且導出的,否則是不能夠成功加載的。
好,先介紹了一些關于流接口驅動的相關知識,這部分在網上還是能夠找到不少資料的,我就不多說,回到我要開發的驅動上,說到底我這個還首先是個USB設備,被識別之后才能將它驅動成一個流設備。 說到USB驅動,就要先介紹一下USB驅動加載過程了。當usb設備接到主機(usb host,因此你的pda必須是能夠作為usb host使用的)上時,系統就會根據它的信息去從注冊表里查找它的驅動相關信息,在HKLM\Drivers\Usb\LoadClients下面會有一些主鍵Group1_ID\Group2_ID\Group3_ID\DeviceID,而DeviceID下面有一個字符串Dll=DriverFile.dll 注意,其中Group1_ID,Group2_ID,Group3_ID分別表示什么,以及其匹配的優先級別,可以在《WindowsCE 驅動開發指南》一書中USB驅動開發一章去詳細研究。 如果找到匹配的注冊表信息,系統就會加載DriverFile.dll,否則就會提示用戶輸入一個驅動名稱。 那么加載dll的時候會有些什么動作呢?驅動程序DLL和普通的DLL是否具備不同的入口點呢?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其入口點和普通的dll沒有區別。但是加載的過程就不那么簡單了。你可以理解系統已經作了一些事情,使得你可以用一個普通的dll來作為驅動程序,但是顯然,你必須實現系統所要求的接口函數。 對于USB驅動程序來說,有這么幾個接口函數是必須實現且導出的: BOOL USBDeviceAttach(USB_HANDLE hDevice, LPCUSB_FUNCS lpUsbFuncs, LPCUSB_INTERFACE lpInterface, LPCWSTR szUniqueDriverId, LPBOOL fAcceptControl, LPCUSB_DRIVER_SETTINGS lpDriverSettings, DWORD dwUnused); BOOL USBInstallDriver(LPCWSTR szDriverLibFile); BOOL USBUnInstallDriver(); 建議大家先讀一下sdk的include目錄下的usbdi.h頭文件,這里面定義了很多usb驅動相關的結構、函數接口,包括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