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行為分析技術——對視頻場景內的相關運動目標(人或物體)進行檢測、分類及軌跡追蹤,并根據制定的分析(觸發)規則,由系統自動分析、判斷運動目標的行為信息,并將信息輸出到相關的系統平臺。
根據視頻行為分析技術的特點,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運用模式,如以下幾種常見的智能分析報警應用:
a)運動目標的檢測軌跡追蹤
在攝像機監視的場景范圍內,對出現的運動目標進行監測、分類識別(人、動物和車輛等)及軌跡的追蹤。可根據需要設置各種警戒要求,一旦系統監測到的運動目標及其行為符合預先設定的警戒條件,則自動產生報警信息。
b)周界警戒及入侵檢測
在攝像機監視的場景范圍內,可根據監控需要和目的設置警戒區域,系統可以自動檢測入侵到警戒區域內的運動目標及其行為,一旦發現有滿足預設警戒信息,并用告警框標示出進入警戒區的目標,同時標識出其運動軌跡。
c)絆線檢測
在攝像機監視的場景范圍內,可根據監視需要和目的設置多個警戒區域,每個警戒區域內可任意設置1條絆線,還可以制定穿越絆線的非法方向。當有移動目標按照禁止穿越方向穿越警戒線即產生報警信息,并用告警框標識出該移動目標及其運動軌跡。
d)物品狀態檢測
物品狀態檢測檢測是一種先進的監控、檢測目標物品行為狀態的智能安防技術。在監視場景中,當警戒區域內特定位置的某件或多件物品的狀態發生變化(突然消失或突然出現)進行檢測分析,并自動發出報警信息,提醒相關人員。可以分為:物品消失或移動檢測、遺留/遺棄物品檢測等。
功能特征:
-各種檢測均可設定多個任意形狀的防區,多個防區位置可以重疊,互不影響;各防區內各類型的參數可以獨立設定,互不影響;
-滿足預設條件的多個目標進入警戒區域,可以同時對所有目標分別檢測、分類和跟蹤;
-根據預設條件,可以自動區分防區內入侵者的類型(人和交通工具),只有符合指定特征的入侵行為才會引發報警,而其他不符合條件的入侵將會被忽略;
-智能分析報警技術與被動紅外傳感器(PIR)、地面震動傳感器等傳統直線(或點式)傳感器相比,智能視頻入侵檢測功能可以提供更大的檢測范圍、更高的檢測率(POD)和更低的誤報率(FAR),因此可以用它來替代各種類型的紅外對射傳感器或普通紅外探頭來進行入侵檢測和報警。
適用場合:
可應用于各種報警監控場合,如:
-道路交通車輛行為分析技術,如:逆行、變道、違規行駛等;
-相關監控場所的圍墻、倉儲或庫房、重要監控區域;
-野外無人看守的監控區域,油田及石油管道、工礦區域;
-店鋪、商場、停車場以及各種樓宇的安全管理監控;
-機場周界監控、海岸線周界、軍事管制區域等;
-以及其他相關的監控區域; |